宿松县委统战部、县文旅体局赴小孤山开展安全检查
要锚定目标,主动作为,增强抓机遇、应挑战、化危机、育先机的能力,在对接京津、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,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。
吃饱还不算,当地还用旱碱麦蒸出花样的面食,当地人叫做面花,还成了省级非遗,这些年相继推出婚宴、寿诞、节日和私人定制等10余个面花系列100多种面花。不光沧州,全省各地都在大做盐碱地特色产业这篇大文章。
在过去,盐碱地被比喻成大地的泪痕,现在啊,这些泪痕正在慢慢被擦去,咱们河北总共有耕地9000多万亩,如果把现有的盐碱地都用好了,那就能多出1000多万亩好地,这意义可大了去了。秦皇岛市昌黎县和唐山市曹妃甸区,将沿海地区白花花的盐碱滩涂开发成水稻田,变身花乡果巷。与此同时,在渤海之畔,喝着海之盐的梭子蟹,也来到了百姓的餐桌上。昨天的河北新闻联播报道,省委书记、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岳峰在张家口市调研时强调,扎实推进盐碱地改造提升和综合利用,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。张家口的张北县通过种藜麦、燕麦、油莎豆等高原特色农作物,不光挣了钱,还改良了盐碱地。
都说盐碱地上种粮难,可在曾经的苦海盐边沧州,中科院、省农科院和当地科研机构齐上阵,打造出捷麦19等良种,愣是在这片不毛之地种上100多万亩旱碱麦,光去年就收获了22.37万吨粮食,120万人吃,能饱饱吃一年。你还别说,这老手艺产生新卖点,不仅畅销京津冀,还卖到了全国甚至漂洋过海销往国外十四五期间,黄骅港谋划建设涵盖集装箱、滚装、煤炭、矿石、LNG、原油、液化等22个码头共41个泊位,到十四五末,全港吞吐量可突破4亿吨,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200万标箱。
发达的交通网络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,朔黄铁路、邯黄铁路、黄万铁路、沧港铁路、黄大铁路,五条铁路直通港口。一艘货轮停靠在黄骅港综合港区杂货码头卸载。黄骅港可布置泊位125个,其中,万吨级以上泊位就有104个。新开通的两条集装箱航线将进一步增强沧州黄骅港对外开放水平,提升港口辐射力、开放竞争力、产业集聚力,为冀中南、晋西北乃至广大西北地区企业深度对接RCEP市场开辟新通道。
装载煤炭的船舶在黄骅港有序装运煤炭。黄骅港与河北中南部、晋中南部等国内地区进一步密切互动,开通了黄新欧国际班列、直飞东南亚等一系列国际航线,与德国杜伊斯堡、荷兰鹿特丹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,港口业务逐步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。
作为我国最大煤炭下水港,黄骅港年均煤炭下水量超2亿吨,占北方煤炭下水总量约30%,去年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.15亿吨,其中煤炭吞吐量达2.2亿吨,电煤保供量居全国第一,是保障华东华南地区能源供应稳定的重要基石。黄骅港始建于1984年,是河北省第一个地方商港,26年前,这里是一片不毛之地,零星几个小渔村的渔民世世代代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艰难谋生。黄骅港煤炭装船作业实现全流程智能化。强大的能源保供能力,智慧的科技赋能,综合的产业支撑能力,看黄骅港有多高能。
因此西煤东运北煤南运在我国尤其重要,而黄骅港就是煤炭运输的主要力量。2022年非煤货物吞吐量10230.12万吨,同比增长17.83%,刷新历史最高纪录。黄骅港还以零碳港口为目标,大力推进零碳、无废、生态港口建设。以前,翻车机房是煤炭港口的污染大户。
煤炭装卸全流程自动作业线。巨大的O形转子四翻式翻车机张开怀抱,一次抱住4节车厢翻转,20秒就将车厢带车轨整体翻转160度左右。
这里的机房一共有4台大型翻车机,平均每台每小时卸煤约8000吨,一年可卸1亿多吨。载满煤炭的货轮正驶离黄骅港煤炭港区。
在很多人的印象中,煤炭就是脏乱差代名词,只要利用得当,煤炭也可以实现清洁化生产,在黄骅港,绿色环保的科技研发从未停止过。在渤海湾西岸穹顶处,河北沧州黄骅港煤炭港区海风阵阵。它的建设和崛起都和煤有着紧密的联系。美人鱼号油轮靠泊在河北黄骅港泰地液化码头准备接卸作业。如今,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本应飘扬的煤尘被微米级的细密水雾包裹,有效抑制了污染的产生。5月6日上午,在沧州黄骅港综合港区集装箱码头,装载冀中南地区货物的两艘集装箱货轮起航,标志着黄骅港日本集装箱外贸航线、黄骅港广州集装箱内贸航线正式开通。
这些身份也让黄骅港,在守护能源安全中,起到了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。比如,内蒙古鄂尔多斯及陕北煤炭,通过朔黄铁路外运至黄骅港,运距要比经大秦铁路外运至环渤海其他港口缩短30-500公里不等。
黄骅港的魅力进一步显现。去年8月,黄骅港煤炭港区被中国港口协会评为五星级绿色港口,成为全国唯一入选五星级的专业化干散货类港口。
曾经的煤港乱,变成了如今的港区美。黄骅港电煤运输创新高。
黄骅港拉动河北中南部、辐射中西部、服务京津的能力不断增强。4月15日,来自马来西亚的美人鱼号10万吨级油轮成功靠泊黄骅港泰地液化码头,这是黄骅港迎来的首艘10万吨级国外油轮。截至2月8日,已完成非煤吞吐量1125万吨,集装箱11万标箱,这是黄骅港由单一煤炭港转型升级为综合大港的重要成果,向现代化综合服务港、国际贸易港发展过程中实现新跨越。党中央决定建设国家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的战略决策,让黄骅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机。
黄骅港煤码头变身绿色智能大港。随着煤炭倾泻而下进入地下料仓,翻车机两侧喷出细密水雾,迅速抑制翻腾欲起的煤尘。
是全国沿海27个主要港口之一,也是我国西煤东运、北煤南运第一大出海口,已连续4年煤炭吞吐量居全国第一。每天有超过13艘巨轮从这里出海,平均每9分钟就有一列满载列车驶进这里,繁忙的作业与蓝天、碧海交相辉映,构成一幅沿海经济的美丽画卷,这里就是黄骅港。
今年以来,黄骅港非煤货物吞吐量继续保持增长。一手托起壮阔的深海,一手托起辽阔的腹地。
黄骅港因其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陆运距离最短,建设与运输成本最低,幸运地被划入建港备选地址之一。仅仅数秒,320吨细煤就卸载完毕,而作业区外依旧清洁如初,这是黄骅港自主研发的翻车机长效本质抑尘技术。近年来,黄骅港破解一煤独大格局,完善码头建设,拓展货种货源渠道,新开内外贸及集装箱航线,逐渐由单一煤炭港转型为综合港口。黄骅港还有多个身份,它是津冀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雄安新区最便捷出海口。
我国煤炭资源丰富,但分布不均匀,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北地区,我国南方地区几乎没有煤炭资源,北方煤炭供大于求,南方则正好相反。开辟了32条内外贸航线,通达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。
翻车机底层精准洒水、皮带智能清洗、曲线溜槽及新式裙板密封、堆场智能补水煤炭抵达港区后的翻、堆、取、装等每一个工序,都进行了革新。来自晋北的运煤专列陆续抵达港口,长长的车厢被定位车牵引至入港第一站:翻车机房。
煤炭港区共设置了17处环境监测点,粉尘监测数据一分钟一更新,结果显示港区内外数值相差无几石家庄素有华北药都之称,是中国最大的医药工业基地和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之一。